日前,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所属企业上海核工院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国核电力院)联合开展的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psar)编制工作圆满完成。
以此为以基础,上海核工院联合华东电力设计院针对湖南桃花江核电站进行了厂址适应性优化,联合国核院针对江西彭泽核电站进行了厂址适应性优化,并于日前圆满完成了两个项目《初步安全分析报告》(psar)的编制工作,并由项目业主单位递交给国家核安全局。这标志着我国ap1000内陆核电厂在朝着取得建造许可证(cp)、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意味着我国已在技术上具备了在内陆批量建设ap1000核电厂的条件。
自
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是国家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环节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也是国家核电按照国家“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部署,在引进三代核电技术后迈出的设计自主化的重要一步。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初步设计的完成,为我国内陆批量建造核电厂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更新、更好的选择。
按照“国家核电”的统一部署,国家核电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我国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工作。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以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工程方案和ap1000技术转让为基础,根据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考虑国产化要求,针对我国内陆厂址的开展的自主化工程设计。
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国家核电采用多项措施,扎实有序推进了设计工作。一是采用国家核安全局认可的安全设计原则,关注和妥善解决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海阳一期工程)安全审评遗留问题和建造许可证条件;二是进一步深化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造的设计思想,利用cae平台开展设计工作,提高国产化率和推进大宗材料替代工作;三是结合技转文件和依托项目在设计、制造、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经验反馈,对ap1000标准设计技术进行设计改进,提高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设计能力,并针对内陆厂址对标准设计进行适应性改进。
ap1000内陆核电厂初步设计工作共完成设计文件两千五百余份,折合a4纸5万余张。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和完整性符合《核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与深度规定》的要求,并满足了后续项目长周期设备采购要求。
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psar是初步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其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意味着上海核工院经过转让技术消化吸收、依托项目总体设计和安全审评、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等过程,在技术方面已具备了开展安全设计和应对安全审评的条件,为ap1000内陆核电厂最终通过安全审评,顺利获得建造许可证(cp)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通过安全审评的目标,上海核工院结合二代加核电厂和依托项目的安全审评经验,2009年初全面启动了psar支持性材料的编制工作,共完成230余份支持性材料的编制。
本次完成的psar报告分为十九个章节,描述范围包括核电厂厂址特征、构筑物、部件、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反应堆核设计、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放射性废物管理、事故分析、人因工程以及概率安全评价等内容。同时完成了概率安全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两份报告共一万余页。
为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设计队伍,提高应对安全审评能力,有效检验消化吸收成果,上海核工院在psar的内容原则上采用ap1000内陆核电厂标准设计中的独立分析结果,而不直接采用依托项目psar的内容。
按照“国家核电”的统一部署,上海核工院将于2010年初正式启动我国内陆ap1000核电厂的标准设计的施工设计工作和安全审评对话准备工作,从技术上确保首批内陆厂址2010年底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