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19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申报的“三代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传热管国产化研发”等11个项目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三代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传热管国产化研发”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严重事故研究团队”被评为创新团队;“基于热管的乏燃料池非能动冷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bdd-zbdd算法的大型复杂系统psa建模定量化软件开发及应用”“新型乏燃料贮存格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非能动核电厂多专业综合数字验证平台”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刘鑫被评为青年优秀创新人物;“ap1000核心建造技术和标准化研究”等4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斩获奖项的质量和数量均创下十年以来最佳成绩。
依托重大专项课题实施,公司联合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研究团队,共同开展三代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传热管国产化研制工作,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程应用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与法国、日本、瑞典的产品相比,国产化690合金管总体性能相当,部分性能优于国外产品,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解决了以往依赖进口的问题。2014年-2018年,已累计创造利润1.05亿元,新增税收2770万元。按照每年核准2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来算,预计每年市场额度将达到3.3亿元。
严重事故研究团队负责人是郑明光、严锦泉、史国宝,主要成员15人,40周岁以下的人员占比66%,形成“老-中-青”的人才梯队,后备力量充足。经过秦山一期、恰希玛一期的技术积累,研究团队于2002年正式成立,成功解决了恰希玛二期的工程问题,在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设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严重事故分析方法体系,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经过不断发展,通过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解决了cap1400熔融物堆内滞留关键技术与试验验证,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团队发表学术论文41篇,获得专利10多项,承担了5项重大专项课题,其中2项课题已顺利通过验收。
随着重大专项进入收尾阶段,一批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将会不断涌现。上述奖项不仅是公司全体科技人员辛勤努力的成果,也代表公司核能技术水平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