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
3月18日
江青在接见浙江省赴京代表团的会议上提出:“去年冬天以来,全国有一股右倾翻案风。”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各地群众组织派性复发,一些省、市的“大联合”被瓦解,内战再起。各地造反派还以《红旗》杂志提出的“对派性要作阶级分析”、要坚持“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派性”为依据,重拉队伍,再立山头,大搞武斗。许多地区的派性斗争发展到有预谋地制造一连串大规模破坏活动。
4月16日
毛泽东发表支持美国黑人斗争的声明。毛泽东在声明中指出:“美国黑人的斗争,不仅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黑人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而是整个被剥削、被压迫的美国人民反对垄断资产阶级残暴统治的新号角。”
7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布告,提出六条措施,严禁破坏交通、抢劫军用列车、冲击解放军机关、杀伤解放军指战员等。24日,中央再次颁发布告,作出六条规定,制止部分地区的武斗事件。
7月21日
毛泽东对《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作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调查报告和编者按语。编者按语说,这个调查报告“提出了学校教育革命的方向”。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以毛泽东对这一调查报告的指示日期为名的“七二一”大学。
9月7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的社论,文章说:“全国山河一片红”,“是夺取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整个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斗、批、改的阶段。”文章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这反映了毛泽东试图通过“斗、批、改”达到“天下大治”的设想。
10月5日
《人民日报》在编者按中发表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各地普遍开办“五七干校”,把原党政机关、高等学校的绝大部分干部和教师,送到干校劳动、学习。
10月13日-31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定,还通过了准备召开九大的几个文件。
12月22日
《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达一千六百多万,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为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支出的经费超过一百亿元。
12月29日
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一座桥梁。很多党和非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不顾“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仍然坚定地从事国家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代表了他们的突出成就。
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22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工业总产值1285亿元,比上年下降5%;农业总产值928亿元,比上年下降2.5%。(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09亿吨,比上年减少876万吨;棉花,235.4万吨,与上年持平;钢,904万吨,比上年减少125万吨;原煤,2.2亿吨,比上年增加1400万吨;原油,1599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发电量,716亿度,比上年减少58亿度。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13.06亿元,比上年减少27.1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37.3亿元,比上年减少33.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361.3亿元,总支出359.8亿元,结余1.5亿元。
1969年
3月
苏联军队四次侵入我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我边防人员,制造严重流血事件。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我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这一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加重了党内存在的关于认为国际形势日益严重,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左”的估计。15日,毛泽东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着重谈了准备打仗的问题。
3月初-10月中旬
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布置,军委副主席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举行二十多次讨论会,向中央呈递了四份报告,对中、美、苏三大力量之间的斗争态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就外交方针问题向中央提出重要建议。他们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为中央调整外交战略、作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月1日-24日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党员约2200万人。林彪作政治报告,报告第一次把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指导思想,正式规定为“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通过的党章,对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解释,砍掉了党员的权利,还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地位。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完全错误的。
4月28日
中国共产党九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九大后,“文化大革命”即进入“斗、批、改”阶段。全会选举了中央机构。
8月27日
中央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以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在各级防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
9月11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首都机场会见了参加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葬礼“途经”北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双方同意中苏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避免武装冲突。10月20日,中苏副外长在北京重开边界谈判,自珍宝岛事件后中苏之间极度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
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为了“认真搞好斗、批、改,加强对中央各部门所属高等院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教育革命的领导”,决定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高等院校,凡设在外地或迁往外地的,交由当地省、市、自治区领导;与厂矿结合办校的,交由厂矿领导。教育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交给所在省、市、自治区领导。此后,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全部下放地方管理。部分高等院校被撤销或合并。到1971年,全国原有的434所高等院校,保留继续办的还有328所。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工业总产值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农业总产值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在工业中,轻工业增长25.2%,重工业增长43.9%。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1097亿吨,比上年增长0.9%;棉花207.9万吨,比上年下降11.9%;钢,1333万吨,比上年增长47.5%;原煤,2.66亿吨,比上年增长20.9%;原油,21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发电量,940亿度,比上年增长31.3%。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0.83亿元,比上年猛增77.6%;新增固定资产10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2.7%,是投资效果最差的年份之一。全民所有制企业年底职工总数(包括计划外用工)比上年增加165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进出口贸易107亿元(折合40.3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财政收入526.8亿元,增加165.5亿元;财政支出525.9亿元,增加166.1亿元,收支相抵,收大于支9000万元。
1970年
1月3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2月5日,又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此后,全国开展以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一打三反”运动,再次酿成大量冤假错案。
2月15日-3月21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拟定了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并着手研究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会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要求“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会议规定:1970年比1969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6%。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军工和为军工配套的项目。会议还规定,1975年要达到:粮食6000亿到6500亿斤;钢3500万吨到4000万吨;煤4亿到4.3亿万吨等。为了强求达到这些显然过高的指标造成新的冒进,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3月5日
国务院拟定《关于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的通知(草案)》。要求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绝大部分下放给地方管理;少数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极少数的大型或骨干企业,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中央为主。下放工作要求于1970年内进行完毕。这样过多过猛地下放大量骨干企业,打乱了原有的协作关系,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难以维持,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
3月17日-20日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
4月24日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月28日
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支持越南(北方和南方)、柬埔寨、老挝三国四方最高级领导人会议。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并且把这种支持看作是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6月27日
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复课。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在教学中,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种所谓“改革”不仅在大学中,而且在中学中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下降的后果。
8月23日-9月6日
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一文,严厉批评了陈伯达,给林彪反革命集团以沉重打击。
8月25日-10月5日
国务院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在当时的情况下,会议不能不继续宣传和推广大寨“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展路线斗争的经验,但其主要倾向却是针对“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面动乱对农村工作造成的破坏,系统而又明确地重申“农业六十条”等一系列曾被批判和废弃的农村政策,提出加快农业生产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这次会议初步扭转了当时农村工作中的混乱状态,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1月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设立中央组织宣传组。
12月18日
毛泽东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在谈话中,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总要有点个人崇拜”;另一方面又说:“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讨嫌!”关于中美关系,毛泽东建议让美国人左、中、右派都来华,他还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12月22日
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主持召开华北会议。会议揭发批判了反革命分子陈伯达的罪行。会上宣布了中央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1971年1月下旬华北会议结束后,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
12月25日
周恩来提议并经毛泽东同意,决定兴建长江的第一个巨大水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工业总产值20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农业总产值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3996亿吨,比上年增长13.7%;棉花,227.7万吨,比上年增长9.5%;油料,377.2万吨;钢,1779万吨,比上年增长33.5%;原煤,3.54亿吨,比上年增长33%;原油,306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发电量,1159亿度,比上年增长23.3%;纱205.2万吨,比上年增加24.7万吨;铁路货运量68132万吨,比上年增加1.4765亿吨;基本建设总投资额312.55亿元,比上年增加111.72亿元;建成投产项目235个;新增固定资产20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进出口贸易总额112.9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国家财政收入662.9亿元,比上年增加136.1亿元;财政支出649.4亿元,比上年增加123.5亿元;收大于支13.5亿元。
1971年
4月14日
周恩来总理会见应邀来访的加拿大、哥伦比亚、英格兰、尼日利亚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发表重要讲话。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访,是毛泽东亲自决定的。这一举措大大推动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历史进程。
4月15日-7月31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从这“两个估计”出发,会议确定和重申了一整套政策,包括“工宣队”长期领导学校;让大多数知识分子到工农兵中接受再教育;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缩短大学学制,将多数高等院校交由地方领导等等。这次会议作出的“两个估计”和提出的许多“左”的政策,使广大知识分子长期受到严重压抑。
5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美预备性秘密会谈的问题,就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关键的台湾问题以及印度支那等问题提出了八条原则。会后,政治局把讨论情况写成报告,毛泽东审批了这个报告。
7月9日-11日
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北京举行会谈。16日发表公告说,尼克松总统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7月8日
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要求除人口稀少的地区外,各级都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1969、1970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高达26.1‰和28.5‰。报告提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逐年降低,争取到1975年一般城市降到10‰,农村降到15‰以下。
9月13日
林彪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在毛泽东支持下,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
10月3日
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同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专案组,在专案组领导下,设立工作机构,审查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问题。
10月25日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中国代表团笑逐颜开。左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11月14日
毛泽东在接见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同志时,为“二月逆流”平反。
12月16日-翌年2月12日
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周恩来在12月5日听取国家计委汇报会议情况时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乱得很,要整顿。随后,国务院主持起草了《一九七二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提出了若干整顿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统一计划,整顿企业管理,落实党对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坚持又红又专,反对“空头政治”,反对无政府主义等等。在企业的管理上,明确规定企业要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等七项制度;企业要抓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等七项指标。这个会议纪要经周恩来主持讨论定稿后,国务院领导提请中央批转下发。在这次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发现了由于“1970年大膨胀”所造成的“三个突破”问题,他在会上指出:职工人数突破了五千万人,工资支出突破了三百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八百亿斤,这三个突破对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注意解决,就会犯错误。
12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针对当时农村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普遍存在分配不兑现,劳动计酬上的平均主义等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状况,要求各地不要硬搬照套大寨的管理办法,要从实际出发。总结当地好的经验,坚持那些为群众所欢迎的简便易行的办法;强调农业要全面发展,不能把党的政策允许的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规定了有利于集体增产个人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和使分配兑现的一些具体政策。这个指示受到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3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业总产值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农业总产值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以上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5014亿吨,比上年增长4.2%;棉花210.5万吨,比上年下降7.6%;油料411.3万吨,比上年增长9%;钢,2132万吨,比上年增长19.8%;原煤,3.92亿吨,比上年增长10.7%;原油,3941万吨,比上年增长28.6%;发电量,1384亿度,比上年增长19.4%。基建投资总额340.84亿元,比上年增长9.1%。铁路货运量76471万吨,比上年增长11.8%。进出口贸易总额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8%。国家财政总收入744.7亿元,总支出732.2亿元,结余12.5亿元。1971年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出现“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了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了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800亿斤。
1972年
1月6日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10日,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参加追悼会。周恩来在追悼会上致悼词。追悼会前,毛泽东在与陈毅亲属的谈话中,也对陈毅的一生作出肯定评价。他还提出:邓小平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2月5日
周恩来批示同意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并报毛泽东批准。国家计委的报告根据当时我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出口援外工作的需要,决定进口化肥、化纤成套设备八套。以后,国家计委进一步提出从国外进口成套设备和单机的“四三”引进方案(即43亿美元引进方案),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开始打破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状态。
2月21日-28日
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我国访问。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二十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3月13日
中国和英国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决定从即日起将双方派驻对方的外交代表由代办升格为大使。英国决定自本日起撤销其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
4月9日
周恩来在广州接见广东省党、政、军负责人和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有关部门、单位的代表,就出口产品质量等问题讲话。他在讲话中,着重批判了极左思潮对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带来的恶劣影响。
4月24日
《人民日报》发表经周恩来审查同意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社论针对“文化大革命”中老干部遭受打击迫害的事实,重申了党的干部政策;强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切犯错误的同志,都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和以教育为主的方针。并指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
5月4日
新华社报道: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21日-6月23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这次会议批判了林彪集团,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他们的面目。但是,未能认真吸取教训,清理极左思潮。
7月14日
周恩来会见正在中国参观、探亲的美籍华人学者参观团和美籍华人学者访问团全体成员。在谈话中,他提出应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国内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同时,再次称赞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不久前提出的关于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交流的意见,并要求参加陪见的北京大学负责人周培源回去要把北大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同年10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周培源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写的文章,强调要重视和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8月1日
国防部为庆祝建军四十五周年举行盛大招待会。叶剑英发表讲话。
8月3日
在江西下放劳动的邓小平致信毛泽东,批判林彪集团叛党叛国。15日,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批示,并以中共中央名义通知中共江西省委,宣布邓小平立即解除监督劳动,恢复党组织生活,作一些调查活动。
8月19日
国家计委将《关于当前国民经济中几个问题的报告》报送中共中央。这个报告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基建战线长了,设备、材料、投资跟不上,出现许多问题。二是职工人数增加多了,消费品供应跟不上。《报告》提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增加生产,抓好农业和基础工业,特别是原材料工业;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严格控制职工人数。
8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草案中规定,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撤销三支两军的机构和人员,少数军队转业干部留在地方工作。
同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武汉钢铁公司建设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的一米七轧机,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引进项目之一,具有70年代先进水平。连铸和冷轧设备是从联邦德国引进,热轧和硅钢片设备是从日本引进。工程从1975年6月正式施工,到1978年12月基本建成。
9月25日-29日
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就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举行会谈。27日,毛泽东会见了田中角荣。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0月1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周恩来主持起草的题为《夺取新的胜利》的社论。社论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继续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经济政策等各项无产阶级政策”;“要提倡又红又专,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为革命学业务、文化和技术”。这篇社论表达了周恩来恢复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和方针的意图。
10月14日
《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于8、9月间两次批判极左思潮的讲话精神,组织发表了《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指出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罪魁祸首。这是1967年2月以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12月10日
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本年度国民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36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业总产值1123亿元,比上年下降0.18%(以上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工农业产品产量:粮食,2.4048亿吨,比上年下降3.9%;棉花,195.8万吨,比上年下降7%;油料,411.8万吨,比上年增长0.12%;钢,2338万吨,比上年增长9.7%;原煤,4.1亿吨,比上年增长4.6%;原油,4567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发电量1524亿度,比上年增长10.1%。基建投资总额327.98亿元,比上年下降3.7%。铁路货运量80873万吨,比上年增长5.6%。进出口贸易总额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财政总收入766.6亿元,总支出766.4亿元,结余2000万元。